白內障是自然老化的現象,
也可能是因眼睛受傷或病變引起,
嚴重的白內障會導致失明,
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雷射手術。
當光線自瞳孔進入眼睛,
首先要經過調節焦距的水晶體,
正常的水晶體是透明的,
能夠讓光線自由通過。
水晶體是橢圓形球體,
健康的水晶體質地清澈,
能匯聚外界傳入的光線,
執行視覺成像的功能。
因為老化或眼睛受傷、病變,
水晶體會逐漸變得混濁,
當光線無法正常到達視網膜時,
視線就會模糊不清。
如果白內障嚴重到某種程度,
已經無法靠眼鏡來改善視力時,
最好尋求眼科醫師的協助,
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是雷射手術。
白內障手術簡單地說:
「就是將混濁的水晶體移除,」
「再植入新的人工水晶體。」
但要植入哪一種「人工水晶體」呢?
市面上的人工水晶體種類很多,
常聽說「自費片」比免費的「健保片」好,
或聽說用了「自費片」視力變很厲害,
很容易讓人陷入「越貴越好」的迷思。
55歲以上可用健保給付的「健保片」,
或選擇自費項目的「自費片」,
差異在健保片是單一焦點的「球面設計」,
而自費片多是「非球面設計」。
「健保片」和「自費片」都可以抗紫外線,
「自費片」大多加了抗藍光的功能,
可降低3C產品對眼睛的傷害,
但還是要由醫師診斷適合那種較好。
「自費片」價格都是數萬元起跳,
常讓帶父母看眼科的子女心慌慌,
口袋深的朋友當然越貴越好越安心,
但也有可能當了冤大頭。
2019年4月,
我因看電腦螢幕愈來愈吃力,
去驗光才發現左眼近視高達550度,
比原來增加了300多度。
突然增加這麼多度數讓我很不安,
兩眼近視相差300多度也不太舒服,
還好超薄鏡片讓眼鏡兩邊勉強平衡,
戴幾天也就慢慢習慣了。
到了2020年3月,
去年配的眼鏡又漸漸看不清楚,
於是再到一家大品牌眼鏡行驗光,
結果左眼近視度數竟變成800多度。
兩眼度數相差600多度,
眼鏡行老闆直覺說我的眼睛有問題,
我也懷疑是否巨細胞病毒又來作怪了,
於是先配付眼鏡可以出門不要迷路。
過幾天我去看了二家眼科診所,
第一家眼科醫師診斷是白內障,
開了二瓶藥水給我,
按時點後視力好像有進步一點點。
第二家眼科是知名連鎖店,
醫師看完後建議我開刀根治白內障,
最好兩隻眼睛一起開讓視力一樣,
這樣才不會產生暈眩。
我被安排坐在小房間裡,
護理師滔滔不絕地介紹自費水晶體,
有「矯正散光型」、「多焦點型」、
「多焦點結合散光矯正型」等等。
「自費片」價格果然「高不可攀」,
那麼多功能似乎也用不到,
護理師很快就看穿窮老頭的心思,
愈講愈沒勁就開門放我回家。
就這樣又拖了半年多,
我終於來到臺大醫院眼科求診,
檢查結果不是因感染巨細胞病毒,
而是眼睛嚴重退化得了白內障。
左眼驗光竟已經高達900多度,
劉醫師說如果受不了就來找她開刀,
只要開左眼就可以,
雷射手術很安全也不必住院。
劉醫師照顧我三年多了,
她知道我沒有保險可以負擔「自費片」,
因此建議我用免費的「健保片」就好,
她說其實「健保片」也是大品牌喔!
2020年11月3日早上,
劉醫師為我進行白內障手術,
將左眼近視保留50度與右眼差150度,
大約50分鐘手術就順利完成了。
推出手術室後,
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「健保片」的效果,
睜眼一看牆上的時鐘變得好白好亮,
用左眼看明顯比右眼看還要白。
劉醫師說那是因為人工水晶體的關係,
我一路上用左眼看看,
又用右眼看看,
眼前出乎意外的一片光明。
手術前有點擔心「健保片」是次級品,
害怕術後效果不好還要再開一次,
這半年來我很滿意它的存在,
它讓我的視力恢復到少年時代。
因此當朋友問我「健保片」好不好啊?
我總是滿意地豎起大拇指,
建議白內障開刀還是要找大醫院,
至少不會讓你變成冤大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