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賞讀園丁的Vlog,請按此圖進入Youtube↑
血液病是個陌生的領域,
因醫學院教育為分科培養專業醫師,
所以非血液科醫師也容易誤判,
經常被視為其他疾病而耽誤治療時機。
人體的血球包含紅血球、白血球、血小板等,
紅血球負責運送氧氣,
男性的紅血球減少至380萬個以下,
女性減少到350萬個以下時稱為貧血。
白血球能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,
當細菌或異物侵入體內時,
骨髓造血幹細胞就會製造很多白血球,
使血液中的白血球增加。
成人白血球數量減少到4000個以下時,
身體的防禦能力降低而容易感染病菌,
減少至1000個以下時,
很容易因感染而變成敗血症。
血小板有粘著性,
血管損傷出血後會粘住該部分,
變成血栓加以止血,
血小板在10萬單位以下時就容易流血不止。
不同血球異常的病因各異,
必須由醫師依據症狀診斷,
血液惡性疾病有再生不良性貧血、白血病、惡性貧血、
肝硬化、抗生物質或抗癌物引起的藥物中毒等症狀。
2016年10月,
我做完胸腺腫瘤切除手術後,
為預防癌細胞擴散,
每週仍要回臺大醫院做一次放射治療。
此期間身體還是很虛弱,
但有感覺漸漸恢復中,
原以為已經逃過一劫,
沒想到卻是噩夢的開始。
有一天晚上氣溫突然下降,
我騎機車到巷口時,
忍不住全身大大地顫抖起來,
第二天就開始發燒。
戶長立刻帶我到附近醫院掛急診,
經抽血檢查後,
急診醫師說我的三種血球都嚴重不足,
因此馬上被要求住院。
在醫院做了很多項檢查,
醫師都沒有清楚告知得了什麼病,
第五天燒退就出院了,
但出院後又開始忽好忽熱很不舒服。
第七天上午戶長載我去看附近的耳鼻喉科,
有幸遇到一位長庚出來的年輕醫師,
他問診後嚴厲要我立刻轉到臺大醫院,
說連續滴打抗生素看能不能拼的過去。
10月底天氣開始變冷,
臺大醫院的急診部非常熱鬧,
不但走道擠滿病床,
連櫃檯前、轉角處也都是病床。
我被送到臺大急診室的時候,
老弟說我臉色像水泥一樣灰暗,
全身猛烈的顫抖,
護理師發給我二床棉被才好一點。
急診醫師問診後判我為重症病患,
我被推到一個有布簾幕的床位,
第三天因血球數量仍不斷下降,
生平第一次輸血。
下午一位醫師從我屁股挖個洞抽骨髓,
痛的實在令人難忘,
但最難受的是吃退燒藥,
全身發熱冒汗讓我心情浮燥不已,
但看到大廳走道密密麻麻的病床,
很多虛弱的老人曝在大空間裡,
陪病家屬在一旁累得東倒西歪,
卻又慶幸自己有一個布簾圍起的地盤。
第六天我被送到十五樓內科病房,
有位知名大醫師來看我,
出去就告訴家人準備後事吧!
我昏昏沉沉也知道快要去見祖先了。
因大部分的病人,
多只會出現一種血球數量異常,
同時發生三種血球嚴重不足,
連專業醫師也會感到困惑。
又來看我的醫師有好幾位,
但幾乎都搖頭不收,
直到救命恩人蔡承宏醫師出現,
才把我從鬼門關拉了回來。
臺大醫院的「血液腫瘤科」,
是血液惡性疾病專業門診,
主治包含血癌及淋巴癌、再生不良貧血症、
骨髓與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移植等重症,
蔡承宏醫師是血液腫瘤科的主治醫師。
蔡承宏醫師以第一名成績考進臺大醫學院,
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後服務於臺大醫院,
同時擁有內科、血液科、腫瘤科三張專業醫師證照,
是臺大醫院非常傑出的主治醫師。
他說看骨髓檢查報告不是很樂觀,
我的骨髓造血功能正在逐漸喪失,
是三種血球急速下降的原因,
其中白血球因無法輸血補充是最大的麻煩。
他把臺大醫院所有的檢驗儀器幾乎都給我用上了,
卻仍找不出真正的病因,
蔡醫師說也有可能是因切除胸腺腫瘤後,
免疫系統混亂將血球視為病菌噬光了。
蔡醫師給我試了一些新藥及療法,
第一個月因試新藥而昏昏沉沉,
第二個月因打化療而更加虛弱,
所幸蔡醫師並沒有放棄我……